自动创建RAID
操作场景
在对RAID了解不深、对RAID级别没有特殊要求、或存储环境简单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自动创建RAID。
该任务指导安装调测工程师登录CU界面后配置自动创建RAID。
必备事项
前提条件
已通过远程虚拟控制台(以iMana 200为例)登录到服务器的实时操作桌面。
数据
创建RAID之前请备份硬盘数据。
操作步骤
进入CU配置界面
重启服务器。
在如图1所示的远程控制台中,单击“重启”或“安全重启”。
图1 重启服务器
2. 服务器启动过程中,当出现如图2所示的“Press <Ctrl><H> for WebBIOS or press <Ctrl><Y> for Preboot CLI”提示信息时,按“Ctrl+H”键。
进入“Adapter Selection”界面,如图3所示。
图2 提示信息
图3 选择RAID卡
3. 选择需要进行配置的RAID卡,单击“Start”。
进入CU主界面,如图4所示。
图4 CU主界面
选择自动配置方式
单击CU主界面左侧导航树中的“Configuration Wizard”。
进入配置向导界面,如图5所示。
图5 “Configuration Wizard”界面
Clear Configuration:清除当前存在的所有RAID。
New Configuration:清除当前硬盘数据并新建RAID。
Add Configuration:在原有配置的基础上新建RAID。添加过程与新建RAID时添加硬盘的操作相同。
选择“New Configuration”,单击“Next”。
显示确认信息“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clear the configuration”。
注意:
建立新配置(New Configuration)操作时会引起被选中物理硬盘设备现有配置中的数据被删除,请在此操作前备份需要保留的数据。
单击“Yes”。
打开“Select Configuration Method”界面,如图6所示。
图6 “Select Configuration Method”界面
6. 选择“Automatic Configuration”,并单击“Next”。
打开“Configuration Preview”界面,如图7所示。
图7 “Configuration Preview”界面
7.单击“Accept”。
显示确认信息“Save this Configuration”。
初始化虚拟磁盘
8.单击“Yes”。
显示确认信息“All data on the new Virtual Drives will be lost. Want to Initialize”。
9.单击“Yes”。
开始初始化RAID。
初始化完成后,“Virtual Drives”区域框中的虚拟磁盘状态会显示为“Optimal”,如图8。
图8 虚拟磁盘状态
配置Boot Drive
选择“Set Boot Drive”并单击“Go”。
设置该虚拟磁盘为Boot Drive。设置完成后,“Set Boot Drive”后的状态变为“current=0”
检查配置结果
单击左下方的“Home”。
返回CU主界面,在右侧的“Logical View”区域中可以看到自动配置的RAID信息,如图9所示。
图9 自动配置的RAID信息
退出CU配置界面
单击“Exit”。
系统弹出确认退出配置对话框。
单击“Yes”。
弹出重启提示信息。
重启服务器。
手动创建RAID
手动创建RAID 0
操作场景
该任务指导安装调测工程师通过LSISAS2208控制扣卡手动创建RAID 0。
RAID 0支持的硬盘数请参见RAID硬盘参数。
必备事项
前提条件
已通过远程虚拟控制台(以iMana 200为例)登录到服务器的实时操作桌面。
数据
创建RAID之前请备份硬盘数据。
操作流程
请按照如图1所示的流程创建RAID。
图1 配置流程
操作步骤
进入CU配置界面
重启服务器。
在如图2所示的远程控制台中,单击“重启”或“安全重启”。
图2 重启服务器
2. 服务器启动过程中,当出现如图3所示的“Press <Ctrl><H> for WebBIOS or press <Ctrl><Y> for Preboot CLI”提示信息时,按“Ctrl+H”键。
进入“Adapter Selection”界面,如图4所示。
图3 提示信息
图4 选择RAID卡
3. 选择需要进行配置的RAID卡,单击“Start”。
进入CU主界面,如所示。
图5 CU主界面
选择配置方式为手动
单击CU主界面左侧导航树中的“Configuration Wizard”。
进入配置向导界面,如图6所示。
图6 “Configuration Wizard”界面
Clear Configuration:清除当前存在的所有RAID。
New Configuration:清除当前硬盘数据并新建RAID。
Add Configuration:在原有配置的基础上新建RAID。添加过程与新建RAID时添加硬盘的操作相同。
5. 选择“New Configuration”,单击“Next”。
显示确认信息“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clear the configuration”。
注意:
建立新配置(New Configuration)操作时会引起被选中物理硬盘设备现有配置中的数据被删除,请在此操作前备份需要保留的数据。
6. 单击“Yes”。
打开“Select Configuration Method”界面,如图7所示。
图7 “Select Configuration Method”界面
7. 选择“Manual Configuration”,并单击“Next”。
打开“Drive Group Definition”界面,如图8所示。
图8 “Drive Group Definition”界面
将硬盘加入到磁盘列表
在左侧的“Drives”中选中要加入RAID组的硬盘。
单击“Add To Array”将硬盘加入到右侧的“Drive Groups”中,如图9所示。
图9 磁盘加入到磁盘组
10. 单击“Accept DG”接受磁盘组列表。
打开如图10所示界面。
说明:
若要释放被选中的磁盘,可在“Drive Groups”窗口中选中磁盘后单击“Reclaim”。
图10 接受磁盘组列表
11. 单击“Next”。
打开“Span Definition”界面,如图11所示。
图11 Span Definition界面
12. 在“Array With Free Space”区域框,选中对应的磁盘组。
13. 单击“Add To SPAN”将磁盘组加入到位于窗口右侧的Span列表中,如图12所示。
图12 磁盘组加入到Span列表
设置RAID级别为RAID 0
单击“Next”。
进入“Virtual Drive Definition”界面,如图13所示。
图13 Virtual Drive Definition界面
15. 设置“RAID Level”为“RAID 0”。
16. 根据实际需要更改“Virtual Drive Definition”界面参数,界面参数说明如表所示。
说明:
“Select Size”为必须设置的参数。
参数项 | 参数说明 |
Strip Size | 每个硬盘上的数据条带的大小。默认配置为256K bytes。 |
Access Policy | 数据读取的策略,分以下三种:
|
Read Policy | 虚拟磁盘的数据读策略,分以下三种:
|
Write Policy | 虚拟磁盘的数据写策略,分以下三种:
|
IO Policy | 应用于特殊的虚拟磁盘读取,不影响预读取Cache。分以下两种:
|
Disable BGI | 特殊的后台初始化状态:
|
Select Size | 指定虚拟磁盘空间大小。如果需要在同一个磁盘组中创建多个虚拟磁盘,指定空间需要小于总的空间大小。 说明: 单击“Update Size”,可以设置“Select Size”的值为当前RAID模式下磁盘的剩余可用空间。常用于以下场景:
|
17.单击“Accept”。
接受当前参数设置。
18.单击“Yes”。
确认修改。
19.单击“Next”。
进入“Preview”界面,右侧列表中出现“VD0”,表示添加成功,如所示。
图14 Preview界面
20.单击“Accept”。
系统弹出确认保存配置对话框。
21.单击“Yes”。
系统弹出确认开始初始化对话框。
说明:
当Firmware版本为“3.190.05-1669”时,会出现SSD Caching设置界面,如所示,请按照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该界面只有配置了Cache Cade高级License的情况下才可能会出现。
图15 设置SSD Caching
初始化RAID
单击“Yes”。
进入初始化虚拟磁盘界面,系统自动对所有虚拟磁盘进行快速初始化,当右侧虚拟磁盘列表中的磁盘状态均变为“Optimal”时,表示初始化完成,如所示。
图16 初始化虚拟磁盘界面
配置Boot Drive
23. 选择“Set Boot Drive”并单击“Go”。
设置该虚拟磁盘为Boot Drive。设置完成后,“Set Boot Drive”后的状态变为“current=0”
检查配置结果
24. 单击“Home”。
返回到CU主界面,服务器已完成RAID 0配置,如所示。
图17 CU配置界面
退出CU配置界面
25. 单击“Exit”。
系统弹出确认退出配置对话框。
26. 单击“Yes”。
退出CU配置界面,提示重启系统。
27. 重启服务器。
.